HR越做越low?看看這些錯誤你犯了幾個?
時間:2022-07-13查看次數(shù): 1079
楚霸王項羽一開始占盡了優(yōu)勢,文臣武將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各方優(yōu)勢占盡,
但是經(jīng)過數(shù)年的爭斗,遭群臣唾棄,功敗垂成,
結果過了幾個月逐漸沉淪,再過數(shù)月遭各部門圍攻,
21世紀重要的是什么?是人才。任何一個老板都知道這個道理,也知道人力資源是引進、培養(yǎng)、開發(fā)、激勵人才的專業(yè)部門。
但是我們HR工作者卻總認為,老板只重視業(yè)務,而不太重視人力資源。
進公司的時候把人力捧上了天,進公司以后人力則被按在地上狠狠摩擦。
這究竟是老板口是心非?還是人力做得不夠[敏感詞]?
HR在企業(yè)里“修行”,難免會有些錯誤產(chǎn)生。
但有些錯誤是不能犯的,一旦犯了,我們就會很容易被邊緣化,不被各部門待見。
入職一家新公司后,我們都會干勁十足,開始找公司里大大小小的員工進行坦誠的溝通面談;
但是當我們談得多了,漸漸公司那些“不為人知”、“不能說的秘密”都會跑到我們耳中。
這個要扣款,那個要樂捐,這些怎么當初老板都沒告訴我?
于是我們開始把這些事情藏在心里,開始慢慢變得不再快樂,工作上也不太積極。
時間一長,老板叫我們過去打聽一下工作進度,我們就會覺得老板是不是對我有不滿?是不是要清理我?
其實我們HR剛到一家公司做全員調查是沒有問題的,但是不要耳根子太軟,被對方的說辭把自己給恐嚇住了。
收集意見,整理匯報,當面鑼對面鼓的跟老板溝通清楚,說出自己的想法,同時也了解清楚老板的想法這才是重要的。
有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你所認為的只不過是自己在嚇唬自己而已,當著面把話說開了其實并不是你想的那么回事。
為了能夠對得起老板的信任,很多剛入職場的HR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大內總管,誰都要管,什么事情都要說。
例如廁所上完沒關燈、洗完手水龍頭沒擰緊、洗手液用水稀釋以后再用、要不然不經(jīng)用;
打印紙一定雙面打印,收集廢紙給大家打印、領取辦公用品必須給筆芯不能給筆……
至于為公司招攬進來了多少關鍵崗位人才、績效管理流程如何優(yōu)化、薪酬結構如何設計這類重要事情概不過問。
其實公司請HR來,我們重要的工作不是不斷地在這里做著節(jié)流的工作,而是要懂得去做開源的工作。
比如現(xiàn)在的人效是什么水平,未來一段時間對核心員工我們想提升到多少,其他人員通過什么方式進一步的提升,從而明確人力資源的工作意義。
例如團隊人員需求激增,我們必須從招聘人員開始入手。
但忙活幾個月后,人員已經(jīng)招齊了,突然間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沒事可做了。
所以,我們一定要進行升華和轉型,不能一直重復著同一件事情。
把人員補充到位以后,暫時沒有人員缺口了,那么針對這些新人,他們對公司文化還不夠了解、對自己的工作內容也不會太熟悉,我們是不是可以和業(yè)務部門溝通,做點什么讓他們快速融入公司,縮短大家的產(chǎn)出周期呢?
原來我們把人員數(shù)量補充到位,但是人員質量是不是也達標了呢?是否存在我們因為時間趕工的問題?把不是太符合規(guī)定的人招聘進來?后續(xù)需要淘汰掉嗎?
這些問題的深入溝通了解,都是我們HR的工作可以進一步升華的。
做了這些,我們不僅工作更充實,業(yè)務部對我們的認可度也會更高。
有多少次開會,當老板宣布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劃后,我們明明有更好的想法,卻埋在自己心里?
因為我們會想,說出來就是給自己加活兒,會花費更多的時間跟精力才能完成,不如低調一點。
時間一長,有問題從來不會主動[敏感詞]個跳出來,總是事到臨頭再出來;
“你干過什么”和“別人相信你能干成什么”,到底哪個更重要?
一定是后者。雖然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(fā)光,但是只有別人認可的實力才叫真正的實力。
一直不展現(xiàn)實力,在其他人眼中,就是沒有實力。
很多公司的老員工都有一種慣性思維,認為公司原來這么做的,現(xiàn)在也肯定是這么做。毫無變革的決心及想法。
我們到了新公司,很喜歡做的就是按照這個公司原來的“老傳統(tǒng)”,把工作復制粘貼一番就可以了。
但是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你越是這樣做,你越是沒有影響力。大家對你的印象也就僅僅是一名人事而已。
只有做好承擔變革責任的心理準備,才有足夠的勇氣去跟老板提出改進方案,我們的能量場才能讓人感受到。
我們的變革不是為給所有人找麻煩,而是讓整個工作結果更出彩,有可能在拿到這個結果前,大家會有短暫的不適,但是為了大家更好的明天,不辜負這份責任,我一定要堅持到底。
只有具備“勇者不懼”的心態(tài),我們才能在眾多伙伴中構建影響力。
不要等到我們急需做事,卻叫不動任何部門人員的時候才發(fā)現(xiàn),我們的地位是如此卑微。
有些HR換到新工作后,會自然地拿新公司和原來的工作進行對比。
經(jīng)常說的口頭禪是,這件事原來我在我們原來公司是怎么處理的。
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:新公司的處事風格我很不適應,不如我原來的公司。
當然,我們能夠入職,很可能是老板也看到我們上家公司的好,希望通過我們能帶來那些好的地方。
但是,現(xiàn)任公司的很多管理方式、規(guī)章制度、企業(yè)文化,都和原來的公司有很大的差距。
所以,我們不能按照原來那套去生搬硬套,發(fā)現(xiàn)他們做不好時又心生抱怨。
我們要學會裁剪,拿著原來公司的方式方法對比看看現(xiàn)在公司有哪些位置可以直接套用,哪些需要改良以后再用,還有哪些需要達到一定的前提條件后才好運用。
針對這些東西我們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推行計劃,跟老板一對一的商議確認后,我們再實施。
這樣把原來的管理方式活學活用,按照公司現(xiàn)狀做了創(chuàng)新并執(zhí)行,不是遠比我們拿著原來那套固有標準每天自憐自愛要好嗎?
很多HR很怕?lián)?,碰到問題就喜歡各種找原因,把很多界限劃分的很清楚。
這件事情是你們部門的責任,我當時已經(jīng)說了,你們沒當回事;
那件事情跟我無關,我已經(jīng)給你們提供了很多備選人員了,但是你們一個都沒選中,不能怪我。
俗話說,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,企業(yè)里總有那么一些三不管的地帶,沒有辦法非黑即白。
我們一次次的推卸責任,也是一次次的在告訴對方,我對這件無法負責。
時間一長,所有部門都會覺得我們是一個沒有擔當?shù)牟块T。
真正有集體意識的伙伴,不會太在意這件事情是誰犯的錯,而是需要真正扮演起一個組織者的角色,共同商討:
下次如果出現(xiàn)同樣的問題,我們應該如何去避免?
怎么能夠提升組織智商,不讓我們重復的在一個地方多次犯錯?
佛說,有因必有果,因果循環(huán),輪回使然。
如果一直重復上述的錯誤,HR的價值永遠不可能提高。
法國人有一句諺語:“你看起來像什么人,你就是什么人”。
當你把自己當成這家企業(yè)的CHO,勇于承擔、樂于付出,慢慢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你的思考方式、做事風格都會往CHO的方向轉變,做的很多事情也會逐漸改變。直到后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CHO。
這正如同朗達·拜恩在《秘密》一書中闡述的那樣,當我們想象自己已經(jīng)是某種角色,開始按照這個角色來思考、工作時,吸引力法則將會把我們所需要的能量吸引過來;而當我們心中滿是怨憤,吸引力法則同樣也會為我們帶來怨憤的能量。
避免上述錯誤,為我們吸引更多更好的能量場,我們一定會越來越有價值,直到成為我們想成為的樣子。